車厘仔

温瑞安:

温瑞安武侠影视改编的表现特式

文:夜依稀

    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武侠影视,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是人性、人情的表现,人性、人情的表现就是我们为故事中人物安排的一些执着中的抉择,这种抉择中的情怀就是人性的体现。王小石在白愁飞、苏梦枕、雷纯之间有抉择,在金风细雨楼与唐宝牛、方恨少之间有抉择。

    只不过小说和剧本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,小说是用文字表达,而剧本是用画面表达,体现的是镜头魅力,小说与剧本也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构。

    小说可以按照作者的思想和文字的统一任意变化,情节可以不完整,只要思想完整即可,人物也可以任意更替。例如【说英雄谁是英雄】系列的任何一部,单拿出来都是一部完整的书,完整的文学作品,可是故事情节却不是完整的,故事的主角却不是同一个人。

    剧本的结构需要有一个贯彻始终的主体,以【说英雄谁是英雄】为例,经常出现的人物,如苏梦枕与白愁飞到【伤心小箭】就死了,王小石经过【朝天一棍】之后也退隐,把金风细雨楼留  给了戚少商,而戚少商在前面又没有出现过。

    那么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的主体就是金风细雨楼和雷纯,而雷纯的出现常常是隐藏的,只能作为暗线,不能作为主线,最为明显的主线就是金风细雨楼,而且与很多人物密切的牵连在一起,所以金风细雨楼就可以做为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体,把所有的人和事凝固在这个主体上。

    由于小说的情节受文字和思想的影响,常常是单一化的,碎片式的,改编成剧本很难忠于原著的情节,于是很多编剧为了避免让自己绞尽脑汁就开始颠覆。然而影视改编的核心绝不是颠覆,而是对空白的填补,用填补空白把原著的碎片、单一化的情节串联起来,丰富起来。

    例如原著中并没有写狄飞惊与雷纯之间的感情是否男女之情,那么在影视剧中就可以做一个填补,让他们的感情似有非有,重在微妙。如果颠覆的强调他们的感情就违背了原著。

    在叙事方面也有所不同,例如【说英雄谁是英雄】中,开篇讲王小石初入江湖,一个人在街上游荡,遇到白愁飞、温柔、雷纯,可是剧本如果这样叙事,就会单调、枯燥,尤其是电视剧,如果是电影,观众买了票还可以继续看下去,但电视剧如果在三分钟之内不能吸引到观众,可能就会换台。

    那么如果换一个角度叙事,先从雷损与苏梦枕的争斗中,雷损以雷纯做牺牲品牵制苏梦枕而将雷纯嫁给苏梦枕,致使雷纯出走开始,后来遇到王小石、白愁飞、温柔,这样观众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好奇,雷损与苏梦枕的争斗谁胜谁负?雷纯与苏梦枕以后会如何?王小石与白愁飞何时会遇到苏梦枕?同样的情节,不同的叙事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。

    有时候,所谓的忠于原著也不一定是要照小说的所有情节照搬,重要的是忠于人物风格,例如【会京师】和【谈亭会】【碎梦刀】虽然故事情节不同,但里面的四大名捕是相同的。

    这样剧本就在这里做了个填补,找到雷纯出现的理由,是因为雷损与苏梦枕的斗争,这样就与主体金风细雨楼联系在一起。

    在破板门决战关七那一段,原著里当时也并没有写是方应看在幕后操纵的,直到【群龙之首】中才提及此事,方应看也就可以作为一个填补。另外剧本还需要一个突出的对立关系,方应看作为隐藏的幕后操纵者正适合做这个对立关系的主体,同时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紧张,而在原著中,直到【天下无敌】才形成方应看作为的对立主体。

    温瑞安武侠的人物常常是群体集中并列的结构,剧本上就需要用一个大的主体紧密牵连着多个并列的小主体。也就是说用金风细雨楼这个大主体,紧密牵连着王小石、白愁飞、苏梦枕、雷纯、方应看、四大名捕……

为了增加戏剧冲突,可以给白愁飞找一个谋反苏梦枕的明确理由,一等人才,二等待遇。(这是白愁飞的潜意识),坏人之所以可爱是因为坏人让读者和观众体会到了他自己的心境,将自己的思想带入到了读者和观众的思想之中。

    古龙笔下的场景是神秘的,温瑞安笔下的场景是雄伟的,如金风细雨楼、象鼻塔、六分半堂……温瑞安武侠的主要场景是多为庙堂与帮会,这种看似对立而又充满矛盾的地方,而人物却在这两种复杂的地方产生纯洁的情感。

    这就形成了一种巴洛克的艺术风格。

    小说最早大量改编影视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日本,由于剧本的局限性只能表现直观的东西,无法表现主观思想,日本人为了贴近原著的思想意境,发明了画外音的剧本创作方法。然后邵氏导演楚原将其引入到武侠电影中,后来台湾武侠剧制作人兼编剧韦辛也跟着用,最后到了王家卫那里更是大量应用,画外音成了旁白。

    作为剧本,少了小说中的文字魅力,就需要用镜头画面制造悬念,希区柯克就将这种悬念发挥到了极致。

    希区柯克在那部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【眩晕】中,把原著里最后揭开的秘密,在电影的一半就揭示给了观众,结果悬念反而延长了45分钟的时间。在男主角看到一个和死去的女人长相一样的女人时,希区柯克暗示观众那就是之前以为死去的女人,这让观众更加关注故事情节,担忧他们的结果会如何。这就是小说语言到电影语言的转换。

    温瑞安是诗人出身,他的武侠是诗意化的,这种诗意化的文字语言转换成影视的镜头语言就是情怀。

除此之外,影视改变还要注重核心问题,例如【逆水寒】要拍出浪迹天涯的感觉,因为是逃亡。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。【说英雄谁是英雄】要拍出对立的感觉,因为是争斗。【神州奇侠】要拍出豪气的感觉,因为神州结义。【四大名捕】要拍出庙堂与江湖的纠结感,因为正义。【布衣神相】要体现出宿命论,因为术数。

    小说中有些地方像剧本,有分镜头和大量对话,看似可以直接拍成影视剧,但如果真的直接拍出来,效果就会沉闷,缺乏生动,没有情节感。因为在小说的文字中读者是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与品味的,而影视剧则是需要画面动感丰富观众的视觉,如果观众看到两个人喋喋不休的对话,即使再风趣幽默也会觉得单调,那么就需要把这种大量对话的内容转化成故事情节才能吸引观众,使得观众更轻松,更自然的接受,从而调节影视剧的节奏感。

    这是很多原著改编即使忠于原著却仍然不讨好的原因之一,在古龙小说中,这种情节比较常见。所以小说语言和镜头语言需要合理转化。


评论

热度(70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